Zoonoses | 结核分枝杆菌中具有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的N-甲酰化肽的鉴定
作者:ISE 来源: 时间:2022-08-12 访问量: 676 |
Zoonoses 最新重磅文章Identification of N-formylated Peptides with Neutrophilic Chemotactic Activity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中具有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的N-甲酰化肽的鉴定作者:Kristin Dean, Bockgie Jung, Josimar Dornelas-Moreir and Buka Samten*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随着多药耐药结核与HIV-TB合并感染患病率的增加,TB成为了全球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感染MTB后,局部肺泡巨噬细胞会吞噬细菌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激活多形性中性粒细胞并将其募集到感染部位。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吞噬细菌、脱颗粒和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DNA网等多种方式拮抗感染。 已有研究报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病原体中释放趋化因子。但对于参与将嗜中性粒细胞募集到MTB感染部位的潜在趋化因子还没有被发现。既往研究发现,N-甲酰-蛋氨酸-亮氨酸(FMLF)受体拮抗剂柳氮磺嘧啶可以阻断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提示FMLF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2022年5月31日,德克萨斯大学泰勒医学中心Buka Samten教授团队在Zoonoses上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Identification of N-formylated Peptides with Neutrophilic Chemotactic Activity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中具有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的N-甲酰化肽的鉴定)深入探讨了FMLF受体拮抗剂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和甲酰化多肽在结核病中性粒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首先检测了H37v CF在7H9培养基中的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在仅含有7H9的培养基中3.8*104个中性粒细胞产生了迁移,H37v CF在7H9培养基中1.7*105个中性粒细胞产生了迁移,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增加了4.9倍。为确定成分,使用不含动物衍生成分的培养基进一步测试。在Sauton培养基中,H37v CF使2.4*104个中性粒细胞产生了迁移,趋化性增加了5.8倍。将H37v CF中的中性粒细胞进行培养与7H9培养基的对照组相比,培养2周使嗜趋化性的中性粒细胞增加9倍,培养4周使嗜趋化性的中性粒细胞增加26倍。说明H37 CF趋化活性随时间发展而越来越强。 随后,将fMLF/两种浓度的柳氮磺嘧啶与H37V CF进行孵育,通过与H37v CF对照组发现,0.1nM柳氮磺嘧啶使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降低了2.3倍,1nM柳氮磺嘧啶使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降低了18倍会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活性。然而两种浓度的柳氮磺嘧啶与fMLF DSMO载体相比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降低了23倍。因此H37v CF中可能含有甲酰化多肽作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研究人员随后将H37v CF进行质谱分析得到了三个N-甲酰化肽。然后评估了三种甲酰化多肽和一种非甲酰化多肽的趋化活性。125、250和500nM浓度的甲酰化多肽f-MLFENSR和非甲酰化多肽NH2-MLFRSQD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不明显。三种浓度的甲酰化多肽f-MLFRSQD和f-MLFHQVQ趋化性嗜中性粒细胞活性分别增加了11-26倍和32-39倍。
最后,评估了H37Rv(7H9)、f-MLFRSQD/NH2-MLFRSQD、f-MLFHQVQ和fMLF刺激中性粒细胞引起Ca+内流的增多或减少。观察发现除H37Rv(7H9)的CF外,所有刺激剂均可诱导细胞内游离钙水平高于基线水平。NH2-MLFRSQD刺激水平低于基线值。其余的三种甲酰化肽FMLF、f-MLFRSQD和f-MLFHQVQ的CF值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4,0.01,0.001)。
该研究结果表明,N-甲酰化七肽通过依赖N末端甲酰化的方式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研究结果对探索抵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预防肺组织损伤与空洞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中文评述由Zoonoses青委、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研究所龚文平博士提供。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ZOONOSES-2022-0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