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
   电话:0512-67621565
   邮箱:info@iseediting.com
  
 写作技巧  沟通技巧  国际出版最新动态  期刊解析  行业资讯

  沟通技巧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源  >  沟通技巧  >  内卷太难?试试外卷 – 土博也能到国外当青椒  
内卷太难?试试外卷 – 土博也能到国外当青椒
作者:ISE    来源:   时间:2021-03-05   访问量: 1028  

无论在哪个国家,大多数博士后的终极梦想都是找到教职,或者说拜托博士后身份,正式成为自己的老板,做自己喜欢做的项目。

但是,在内卷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从博士后通往教职的路愈加艰难。在博士们的高校求职过程中,“内卷”的具体体现就是教职资源有限,竞争加剧,简单来说,就是僧多粥少,职位不够分了。

资源有限导致的恶性竞争自古有之,“内卷”其实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大量商品无处可卖,这也是内卷,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占领殖民地,打开其他国家封闭的大门,把商品卖到全世界。

所以,应对资源紧张导致的内卷,我们可以向外寻求更多的资源,也就是申请国外高校教职。

1、把全世界都变成你的求职市场

以英国为例,英国大学里中国老师不在少数,特别是工程和计算机专业,几乎每所大学的这些专业里都有中国老师。

即使是求职难度比较大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专业,中国博士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从面试中脱颖而出。

除了英国之外,新加坡、澳洲、沙特或者欧洲其它国家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北欧国家中的丹麦、瑞典和芬兰,博士毕业就可以直接申请助理教授,比如去年底开放申请的一个职位,要求是最好能有至少2年的博士后经历,言下之意也就是没有也可以。

合同期6年,之后如果通过评审可以直接获得副教授(永久)职位,反正国内也都是非升即走了,至少北欧大学招聘的要求还没那么高,他们只需要你的专业方向和职位工作内容相匹配,并发表过相关文章即可。

和英国一样,北欧国家对博士毕业没有发表多少文章的硬性规定,所以比拼文章的话,中国博士应该是占优势的,或者可以说,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毕业的博士们相比,中国博士的发文章数量都是占优势的。即便总是有人能发顶刊,但是毕竟在科研群体里占相对少数。

国内博士对申请国外教职普遍存在一些担心,除了认为自己发表文章水平不足以进入国际竞争(太低估自己了!)之外,还有就是不愿意背井离乡。

科学研究还是越早能够独立工作越好,如果能够申请到国外教职,专心做几年自己的研究,有了成果之后,无论留下继续升职还是选择回国,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所以如果你的英语还可以,又对科研有一定追求的话,求职时不妨把世界都当成你的战场。

2、简历筛选关易过

国内应聘的时候简历里要看这些:

  • 海外经历(这条应该正在被取消中)
  • 博士后经历
  • 发表文章数
  • 国外名校
  • 本科毕业于国内名校(例如211)

基本上在拼出身和科研成果。把这些条件都列一下,应聘者就大致了解自己能申请什么水平的学校了。

海外求职虽然要求不同,但是一样有自己的套路,熟悉了套路,简历筛选这一关就好过了。

比如,在英国,高校招聘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过程,无论顶尖名校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标准都一样,就是看教学和科研两方面。

科研实力强的学校更看重科研,小学校更看重教学,但是无论在哪里,讲师都是要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要有一定实力,没有例外。

学校里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学校招新讲师,有时候可能是学校拿到了比较多的科研经费,在某个研究领域需要加入新鲜血液,这种情况下候选人的科研经验就比较重要。

但是,大多数情况,招聘新人纯粹是因为缺人教课,招聘广告里都会写得很清楚,这个职位需要教哪些课,候选人必须要具备这些课的教学能力,这个条件是没得商量的。你不能教这些课,就算发过Nature也不管用。

所以学校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有相关教学经验,有文章发表,基本上就能邀请进入面试了。

招聘都是对全球候选人开放,你在哪里获得的博士学位,是不是所谓名校,这些都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当然,如果优秀申请人太多的时候,就会进一步考虑教学经验丰富与否,以及文章发表的质量如何了。

国内博士人均发表文章数可以说是全球领先的,这一点会让我们在简历筛选这关里占据优势,只要把教学经验那部分短板补起来(比如争取助教机会),进入面试的几率就会大增。

3、面试 – 无止境的PK

真正的难关在面试这里。

要准备自己PPT报告,要回答面试官(通常是系主任等领导)的各种问题,有的学校还要安排午餐,找人不停地和你聊天,全方位地观察候选人们。

还有一点,每次面试,你都会发现你的竞争对手里有想要跳槽的在职讲师,这类人通常竞争力很强。但是话说回来,他们也可能有更多offer可选,最后会拒绝大多数offer,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面试里排名第二,那就有上位的机会了。

面试里一切皆有可能,有的时候如果学校预算充足,应聘者又都比较优秀的话,还有可能同时接收两个候选人。

英国,或者说世界上很多国家,应聘不是一刀切。个人情况、对手实力、学校环境等等,都可能影响最后的结果,很多时候只能归咎于运气。

来看看我的一次地狱级别的魔鬼面试:

地点:某QS排名250左右的英国大学

共有五位候选人,大概是因为优秀的申请人太多了。在了解了其他几位候选人之后,我对自己能被邀请面试简直受宠若惊,同时也基本绝望了。

A,帝国理工的博士和博士后,面试时刚刚发表一篇一作Nature。

B,伦敦大学学院(UCL)本科,帝国理工博士,牛津博士后,H指数20。

C, 在QS排名350左右的英国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帝国理工博士后,后来在帝国理工做独立课题组长,发了3篇Nature。

D,剑桥博士,UCL博士后,一所QS排名700左右的英国大学的现任高级讲师,没有发过顶刊,H指数15。

最后C和D都拿到了offer,C是讲师职位,D仍然是高级讲师。这里面C的优势很明显,而D则恐怕是教学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几年过去了,其他候选人后来怎么样了呢?

第一位年轻的帝国理工博士后,回去又做了两年博士后,然后进入WHO下属实验室,现在是首席科学家。

第二位牛津博士后,至今仍然在牛津,但是获得了一份兼职讲师(非永久职位)的合同,应该是还没放弃寻找教职。

然后也就是我了,国内博士,英国博士后,没有顶刊,最终也还是找到了教职。

我个人的背景属于交叉学科,在最后成功的那次面试中,招聘广告里列出来的教学要求简直像是给我量身订造的,必须要同时具备两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胜任,所以最后还是教学能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里要说明的是,大多数面试里,候选人之间是不见面的,但是也有几次面试比较例外,才给了我机会去搜索其他人的资料。

结语

国内外科研行业的评价体系不同,这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要求上,也体现在高校教职的招聘过程中。

面对国内内卷的压力,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国外找教职会更困难。其实不尽然,如上所述,如果你已经发表过文章,就不妨一试,要是在科研或者教学的具体方向上和招聘广告的要求还能特别贴切的话,进入面试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但是,和国内不同的是,即使你文章发得特别好,面试表现跟不上也是白搭,所以国外教职面试需要考虑的是提高英语面试能力,你需要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各种能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求职时不妨考虑一下开拓海外市场。如果在老牌科技强国之一的英国,中国人找教职都不难的话,其它国家就更不在话下了

 
 服务项目  关于我们  工作流程  公司新闻  客户反馈  写作技巧  联系我们  期刊推荐  
 
Real Time Analytics Real Time Web Analytics